蘇童告訴我們提升閱讀重要的三件事——優(yōu)質閱讀里必有自己的縱身一躍

2023-08-30 11:46:52       來源:中國教育報

著名作家蘇童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時,曾寫過一篇頗有意趣的文章,名曰《水缸里的文學》。文章一開始,他就堅定地說:“我始終認為,我的文學夢,最初是從一口水缸里萌芽的?!?/p>

在蘇童的兒童時代,家家戶戶都沒有自來水,只有水缸;水缸里沒有啟人心智的書籍,但卻有令一個孩子亢奮的、神奇的河蚌。一般孩子的河蚌故事,是這樣的:

“一個貧窮而善良的青年在河邊撿到一只被人丟棄的河蚌,他憐惜地把它帶回家,養(yǎng)在唯一的水缸里。……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,蚌里住著人,是一個仙女!也許是報知遇之恩,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勞作的時候從水缸里跳出來,變成一個能干的女子,給青年做好了飯菜放在桌上,然后回到水缸鉆進蚌里去。”


【資料圖】

不少孩子都是聽著類似的故事長大的,但當蘇童打開水缸蓋時,他的河蚌故事是這樣的:

“河蚌在缸底打開,那個仙女從蚌殼里鉆出來,一開始像一顆珍珠那么大,在水缸里上升,上升,漸漸變大,爬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正規(guī)仙女的模樣了。然后是一個動人而實惠的細節(jié),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,簡單清掃一下,她開始往來于桌子和水缸之間,從水里搬出一盤盤美味佳肴,一盤雞,一盤鴨,一盤炒豬肝,還有一大碗醬汁四溢香噴噴的紅燒肉?。ㄏ膳牟穗戎袥]有魚,因為我從小就不愛吃魚。)”

接下來,蘇童強調說,“很顯然,凝視水缸是我最早的閱讀方式,也是我至今最懷念的閱讀方式”,“原本是應該閱讀書籍的,但是身邊沒有多少適合少年兒童的書”,“因為一無所有,所以我們格外好奇”。這種凝視水缸的閱讀,發(fā)展了想象力與智力,他總結說:“這么多年來,我其實一直在寫作生活中重復那個揭開水缸的動作。”

如果我們把一個孩子凝視水缸看作閱讀,那么那個民間流傳的普遍的河蚌仙女的故事就是一般化的閱讀,一般化的閱讀與蘇童的閱讀有何不同呢?將這兩個很近似的“河蚌仙女”的故事相對比,作考察,我們不難發(fā)現,在蘇童的閱讀里,實際上發(fā)生了三件重要的事情。

其一,優(yōu)質閱讀里要有自己的創(chuàng)造與建構。優(yōu)質閱讀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看一看、瞅一瞅,獲取一些信息,而是在原有“文本”的基礎上,有自我的生命擴散。對比前后兩個“河蚌仙女”的故事,我們看到少年蘇童在原“文本”的基礎上,有了自己的創(chuàng)造與建構。前者仙女的形象混沌模糊,后者細節(jié)豐富生動:河蚌仙女有了由小而大、逐步生長的具體過程,這個過程將仙女的神奇與美妙展示了出來。仙女從原作中“活生生”地長出來了,形象搖曳生姿,具體可感,神妙非常。在蘇童的閱讀中,仙女還做出具體的、可感可知的飯菜——“一盤雞,一盤鴨,一盤炒豬肝,還有一大碗醬汁四溢香噴噴的紅燒肉”。我們不難想見,在他所處的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,這些具體的菜肴,對人們具有多么巨大的“感染力”與“征服力”,而且是“從水里搬出”,離奇神妙。

在優(yōu)質的閱讀中,真切可感的細節(jié)創(chuàng)造讓整個閱讀枝葉婆娑,簌簌而動,但在我們日常一般化的閱讀中,常常光影全息,匆匆而過,我們似乎已經沒有能力“慢”下來?;\而統(tǒng)之,面目模糊,就談不上有對人真正助益的成長。閱讀里缺失了內在成長,只是最基本信息的獲取,閱讀與人便都會暗淡無光,原地踏步。

其二,優(yōu)質閱讀里很重要的是與己關聯(lián)。我們一般的“閱讀”不強調“與己相關”,大多都是指向“自己之外”的內容。例如,如若我們閱讀民間流傳的那個河蚌仙女故事,常常會在這些問題上停留:故事里有個怎樣的青年?是誰幫助了青年?仙女是怎么幫助那個青年的?……我們最喜歡的一個問題是“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”。似乎我們一旦獲得一個流行的、普遍的道德意義上的“啟示”,我們的閱讀便大獲成功。似乎所有的問題,都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而準備的。讀完一個故事,只有大家一起獲得一個穩(wěn)固的、既定的、常規(guī)的“結論”,我們心里才踏實,閱讀仿佛由此才獲得了意義,但我們卻很少關注一個文本在與每位讀者生命相遇的過程中,開出怎樣琳瑯滿目的花。

我們看到,民間故事版的河蚌故事與童年時代的蘇童相遇后,這個故事在蘇童的閱讀中明顯地開始“我化”。例如,“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,簡單清掃一下,她開始往來于桌子和水缸之間”。故事里是“我”的家,是“我”家的八仙桌,是往來于“我”家的桌子和水缸之間,是為“我”傳遞菜肴,仙女所有端出來的菜肴,都是“我”喜歡的,而“我”不喜歡的,仙女都沒有準備。我們清晰地看到讀者蘇童與這個故事的自我關聯(lián),這個故事與“我”內在的生命體驗自然高度地交融在一起,作品與讀者之間產生了一種私人關系。我們似乎可以說這個河蚌仙女的故事已經“蘇童化”了。閱讀,在這樣自然而然的“我化”中,作品的價值才能得以顯現,人也才能獲得發(fā)展。這樣的閱讀,作品與讀者都會有比較大的獲益。

其三,優(yōu)質閱讀里會有新的邁進與到達。閱讀是因為“遇見”,所以生成,是將讀過的部分在不知不覺中化為自己的一部分,進而伴隨著讀者誕生新的出發(fā)與抵達。蘇童說:“我們家家都有水缸,一只水缸足以讓一個孩子的夢想在其中暢游,像一條魚。孩子眼里的世界與孩子身體一樣有待發(fā)育,現實是未知的,如同未來一樣,刺激想象,刺激智力,我感激那只水缸對我的刺激?!彼^“眼里的世界”恰恰是人內心的世界,這是一個人與身體標志同樣重要的標志,甚至是比身體標志還重要的生命標志。從更內在的意義上講,閱讀就是為了發(fā)育,尤其是人文閱讀的價值與意義就在于此。無誕生、無發(fā)育的閱讀,還夠不上優(yōu)質。我們的內心是否得以發(fā)育,是我們考量一種閱讀是否優(yōu)質重要的一個維度。

作為一位閱讀者,作為一名教育者,我們需要思考的是:在閱讀過程中,我們發(fā)育了孩子們什么樣的內心世界;在孩子們內心發(fā)育的過程中,我們充當了怎樣的角色。我們是否幫助他們“暢游其間”,我們是在幫助他們暢游于“水缸”,還是一次次帶著成年人既有的“判斷”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擊碎了他們暢游的“水缸”。如果孩子們的世界越來越窄化、越來越封閉、越來越世俗成功化,或許就是我們的教育、我們的閱讀出了問題。忽視甚至無視孩子們的內心發(fā)育,一味按照社會既定成功標準行事,這樣的意識與觀念,也同樣深入地影響著我們的閱讀。

優(yōu)質閱讀里必有自己的縱身一躍。閱讀表面上是書對人的事情,書似乎還隱約占據上風,其實在優(yōu)質閱讀里考量的都是我們自己。蘇童最后總結說:“從一只水缸看不見人生,卻可以看見那只河蚌,從河蚌里看不見鉆出蚌殼的仙女,卻可以看見奇跡的光芒?!薄翱匆娖孥E的光芒”就是讀者自己的縱身一躍。當然,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一名優(yōu)秀的作家,但不容置疑的是,我們的人生也同樣需要光彩與亮度。

(作者連中國單位系北京教科院,邱俊單位系陜西省安康市教學研究室)

關鍵詞:
x 廣告
x 廣告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  備案號: 滬ICP備2020036824號-21   聯(lián)系郵箱:562 66 29@qq.com